改建老廠房,每一步都踩雷?先做3D掃描與建模才不會哭出來!
老廠房改建聽起來好像不難,實際開工才發現陷阱滿滿:
原圖面根本找不到?管線配置亂七八糟?現場跟想像差很大?
沒錯,這些就是每天在台灣、香港或澳門工地上真實發生的慘劇。
而真正的救命武器,其實只有一個:3D掃描 + 3D建模!
為什麼改建老廠房這麼痛?
老廠房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——「圖資早就過時」
你可能手上只有10年前的平面圖,甚至沒有剖面圖;
現場管路設備超密、更新又沒記錄,一畫圖就錯,一施工就打掉重做。
這時候,如果前期有做3D掃描與建模,就像拿到透視眼一樣,能提前避開所有地雷。
3D掃描+建模怎麼幫你避免踩雷?
✅ 精準建立現況模型(逆向工程)
用雷射掃描儀器實際掃描現場空間,取得點雲資料後,建構出與實景完全對應的3D模型。
這不但還原空間,也能清楚看到鋼構、牆面、配管、設備之間的距離與干涉,設計師可以直接在這個模型裡做配置,精準又直覺。
✅ 解決圖資更新問題
你不用靠「猜」或是「問老員工」來了解現場狀況了。
我們會根據3D模型輸出最新版本的圖面:平面圖、ISO圖、管線剖面圖、設備佈置圖,全部對得上、用得準。
✅ 提高配管工程的效率與精度
改建時最怕的就是「管線卡住」「安裝不了」
透過3D建模,配管設計時就能預先模擬每段路徑與空間,避免現場因「卡一根彎管」而延誤工期三天。
✅ 多部門資訊同步
設計師、監工、施工團隊都能使用同一份3D資料,
大家都在同一個模型上看現場、討論細節、不會再因版本錯誤、誤會圖資造成施工延誤。
Q1:老廠房改建前真的有必要做3D掃描嗎?
A1:絕對有必要!3D掃描能快速還原現場真實空間狀況,解決圖面缺失或與實際不符的問題,是後續3D建模與設計規劃的基礎。
Q2:3D建模在改建流程中扮演什麼角色?
A2:3D建模讓設計人員可以在精確的空間模型中規劃動線與設備,降低干涉錯誤與返工風險,特別適合工廠或設備密集場域。
Q3:什麼是圖資更新?和建模有什麼差別?
A3:圖資更新是根據3D建模結果,重新繪製平面、剖面、ISO等管線圖,確保圖面與現況一致,是逆向工程的一部分。
Q4:3D建模對配管工程有實際幫助嗎?
A4:當然有!建模後可模擬管線走向與安裝空間,提前解決干涉問題,避免現場施工時卡管、打掉重做等常見錯誤。
Q5:改建完成後,掃描資料還有用嗎?
A5:非常有用!3D掃描與建模資料可用於日後擴建、維修、設施管理,是建立數位資產的基礎,也可定期更新點雲維持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