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構改建怎麼確保施工精準?先做 3D 建模才是王道

許多鋼構改建工程,在初期看似沒什麼難度,實際開工後卻問題百出。

鋼梁高度不符、結構干涉原有設備、安裝尺寸一再修正……

更慘的是,一旦鋼構下料、施工進場後才發現問題,不僅要臨時修改圖面,還得「打掉重來」,影響的不只是成本,還可能延誤整體工期。

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讓設計圖不再脫離現場、讓鋼構安裝一次就定位?

答案就是:翻修前先做 3D 建模,建立真實的數位場景模型。


 

🎯 問題根源:沒有現場資訊,設計就像閉著眼走路

你是否也遇過以下狀況:

  • 原始圖紙早已遺失或與現況不符

  • 須依靠人工丈量和經驗判斷來規劃結構位置

  • 現場空間複雜、管線密集,鋼構難以安裝

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鋼構,就像是盲人摸象,難以精準施作。


 

✅ 解法關鍵:先做 3D 建模,把現場帶回電腦

透過 雷射掃描,可以快速捕捉現場環境的點雲資料,再轉化為可用的 3D 模型與 CAD 圖。這就是所謂的「數位雙胞胎」。

設計團隊可直接在真實比例的虛擬空間中進行構件配置、碰撞檢查與尺寸調整,大幅提升施工精準度與效率。

這不只是技術升級,而是一種保障:讓每根鋼梁、每片支撐,都能準確地「落在對的地方」。

Q1:鋼構改建前為什麼要建 3D 模型?

A1:因為 3D 模型可以反映現場真實尺寸與結構,有助於提前檢查空間干涉、結構衝突,確保設計與現場一致。

Q2:如果場地複雜,會不會掃描不完整?

A2:透過多點位掃描與合併技術,即使複雜場域也能完整記錄,再經由建模工程師處理,可得到完整可用模型。

Q3:建模出來的資料可以怎麼使用?

A3:可輸出成 CAD 平面圖、3D 結構模型,應用於設計、審圖、施工與工程審核,也可作為資產保存。

Q4:小型鋼構或短期工程有必要做這種建模嗎?

A4:有。越小的場域越容易因空間限制導致誤差,建模反而能避免錯誤,讓施工快速、精準完成。

Q5:誰能提供這項技術服務?

A5:銓崴國際有限公司專精於雷射掃描、點雲建模與逆向工程,可根據客戶需求整合建模、出圖與數位管理方案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